电 话:0871-64118256
地 址: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气象路王家坝23号附楼3楼
传 真:0871-64118256
江水奔腾,河水清漪,湖水碧波,溪水潺潺……近年来,行走浙江大地,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感慨:记忆中“小河清清大河净,水碧山青如画屏”的故乡,又回来了。
2013年,面对百姓“水更清”的愿景,浙江打出一套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的“五水共治”组合拳。4年来,消灭6500千米垃圾河,省控断面水质Ⅲ类以上逾七成,换来了浙江大地江河湖海新面貌。
一滴水,折射出一支铁军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壮士断腕的豪迈斗志:全省上下以“八八战略”为总纲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不遗余力地打好“五水共治”攻坚战,决不把脏乱差、污泥浊水、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。
一滴水,见证着一支铁军干在实处的坚实步履和走在前列的昂扬风貌:浙江河长制领跑全国,垃圾分类全国示范,农村治污全球点赞……一个个先行示范,为“中国的明天”提供更多的浙江实践样本。
150公里长的浦阳江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的一条支流,浦江县出境断面水质曾经连续8年处于劣Ⅴ类,如今全流域达到Ⅲ类以上。
4年来,浦阳江见证了浙江“五水共治”的雄壮历程,也留下了省委夏宝龙四访浦阳江的故事:在浦阳江,他发出了浙江“五水共治”第一个号令,强调要以治水为突破口,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,加快走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新路。2015年9月23日,当以浦阳江综合整治为先行的“五水共治”战役初战告捷时,夏宝龙第四次来到浦阳江,强调要咬定青山不放松,咬紧牙关不懈怠,以“不达目标誓不罢休,不获全胜决不收兵”的劲头,心无旁骛、凝神聚力,誓将“五水共治”进行到底。
省委亲自挂帅江河治理,彰显“五水共治”这个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铁腕重拳,已经成为浙江贯彻“两山”理论的生动实践、治省兴省的战略之策。从“寻找可游泳的河”,到宣示“彻底剿灭劣Ⅴ类水”;从推动“‘五水共治’形成破竹之势”,到承诺“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”,4年多来,浙江步步为营、层层深入、稳扎稳打、纵深挺进。
为破解“九龙治水”困局,2014年初,浙江成立了以省委、省长任组长、6位副省级领导任副组长,31家省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“五水共治”工作领导小组。省治水办实行实体运作,分管副省长兼任省治水办主任。各地也都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,并形成了党委、、政府、政协四套班子齐上阵的组织推进体系。
按照统筹兼顾、把握轻重缓急和分步实施的要求,省委、省政府明确了“五水共治、治污先行”的路线图,制定了“五水共治”的总体目标和时间表:3年(2014—2016年)解决突出问题,明显见效;5年(2014—2018年)基本解决问题,全面改观;7年(2014—2020年)基本不出问题,实现质变。省级牵头部门分别制订五个水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,每年制定各市、县(市、区)“五水共治”责任书,层层落实各项目标任务。各地全面建立了“五水共治”作战指挥室,绘制作战图,集中指挥,还建立了“五水共治”信息平台,实行实时监控、指挥。
治水,迅速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战场。全省各级干部“干”字当头、“实”字为先,攻坚克难、拼搏奋斗,以上率下、干群同心,真正把“五水共治”当作锤炼能力的大平台、检验作风的大考场、比拼实绩的大擂台。为保证治水资金,浙江把大幅削减“三公”经费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治水。截至目前,浙江为“五水共治”投入资金已超过2000亿元。全面实施的第一阶段不满两年,“三清河”进度超前。
2月6日,浙江省委、省政府召开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,对继续全面深化“五水共治”工作进行部署,要求到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。浙江,再以“五水共治”的深入实践,铺陈“两美”浙江的新画卷,打造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样板。
省委提出“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”的目标任务,意味着浙江将提前3年、在更高水平上改善水体质量。夏宝龙强调:“全面剿灭劣Ⅴ类水,是深入推进‘五水共治’巩固提升的关键一役,是建好‘浙江的今天’的‘奠基石’,是向‘中国的明天’鲜活样本挺进的‘先遣战’。”省委、省长车俊指出: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拿出铁军的作风、铁军的担当、铁军的精气神,凝心聚力啃硬骨头,落实落实再落实,全面消除劣Ⅴ类水。”
2016年12月14日,《浙江省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方案》正式下发。各地立下军令状,抓紧制定消劣方案,分解任务,层层落实,按照“一点一策”要求,挂图作战,明确项目表、时间表、责任表,实施截污纳管、河道清淤、工业整治、农业农村面源治理、排放口整治、生态配水与修复等六大工程,并推动“五水共治”向小沟、小渠、小溪、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展。
“五水共治,治污先行。”浙江重点抓好“清三河”、两覆盖、两转型,将“五水共治”、“三改一拆”和浙商回归有机结合、联动发力,成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关键招数。
天蓝、水清、山绿、地净……4年来,浙江消灭垃圾河6500千米,完成黑河臭河整治5100千米;2016年,全省超额完成1亿立方米的年度清淤任务,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削减至6个。
浙江把治水目光转向岸上,要求实现城乡截污“两覆盖”——力争到2016年、最迟到2017年,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基本覆盖;农村污水处理、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。2014年以来,全省新增镇级污水处理设施69个,完成8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,新增城镇污水管网6536千米,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;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.6万个、受益农户395万户,78%的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。
治水工作开始之初,浙江就提出,推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、产业层次的提档升级、绿色空间的挖潜扩容,斩断城乡污染源。
大力淘汰落后产能,大力推进铅蓄电池、电镀、制革、造纸、印染、化工等六大行业整治,纳入整治范围的5740家企业,已累计关停2250家,搬迁或整治提升3490家
确保清波常在,长兴县多次开展蓄电池产业专项整治,对蓄电池“低小散”企业关停淘汰。与此同时,引导蓄电池产业集群集聚发展,斥资7.39亿元,郎山和城南两大新能源高新园区拔地而起。目前,长兴蓄电池企业与国内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,拥有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。
2016年,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9.9立方米,比2013年下降21.9%。经济增长和水环境保护,寻得了发展的平衡点。
2016年10月8日,农业部发文批复同意浙江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创建。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创建“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”的省份。目前,浙江近9000家规模猪(牛)场已经全部实现无污染养殖,39个散养猪重点县、规模水禽场污染治理全面完成,91%以上的养殖场实现农林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,规模化养殖比重高出全国26.8%。2016年11月,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培训会议在金华召开,农村垃圾分类的“金华模式”获点赞。
今年2月,省委、省政府提出:坚定不移把“拆治归”作为打好劣Ⅴ类水剿灭战的根本依靠。在“五水共治”倒逼下,在“拆治归”联动中,一批环保工程、电子商务、互联网金融、智慧物流、智能制造、健康养老、社交网络等新经济新业态破茧而出,浙江迎来转型升级、绿色发展的万千气象。
在“五水共治”中,浙江坚持回应群众热切期盼,以“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”项目建设为载体,统筹推进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各项工作,以点带面,互促共治。
防洪水、排涝水,浙江强库、固堤、扩排,完善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。目前,钱塘江、瓯江、甬江大部分干堤基本加固完成;诸暨浦阳江治理一期、兰溪农防等防洪重要堤段相继建成并发挥成效;余姚城区防洪圈已全线千米河堤海塘加固,进一步筑牢了全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线,而“扩排”能力的提升又为安全上了一道锁。
“以前,五六年就淹一次。不到汛期,水库下游的河道两岸就堆满沙包了!”诸暨市永宁水库管理处主任黄天宇感慨道,“现在水库建起来,最大限度保证了江河安澜。”
目前,全省80%以上的市、县城市核心区防洪能力50年一遇以上,主要江河堤防规划达标率70%。
保供水,浙江开源、引调、提升,构建多源供给、联网联调的水资源保障格局 。一批供水水库建设快马扬鞭,一批骨干引调水工程加快实施,一批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全面保障……
4年来,浙江基本建成浙东钦寸、杭州闲林、临海方溪、慈溪郑徐、仙居盂溪等5座大中型水库,以及萧山湘湖三期、磐安花溪等10座小型水库,新增总库容4.4亿立方米、年供水能力3.8亿立方米。杭州市主城区备用水源规模从1.5天提高到10天;引水工程极大地缓解了高温干旱天气海岛百姓用水难的问题。
目前,全省以水库型水源地为主的供水人口占70%,农村自来水覆盖率由63%提高到99%;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4.1%,超过国家考核要求12.1个百分点。
抓节水,浙江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,推进全社会、全行业、全覆盖、全过程的节约用水工作。截至目前,全省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1万亩;全面启动第二批县(市、区)节水型社会建设;调整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,新标准比原标准总体提高一倍……
在此基础上,浙江将全面落实“以水定城、以水定产”,进一步加强节水工作和水资源管理标准化建设。预计到2020年,全省将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完善、水资源配置更加高效、用水效率更加先进、水资源质量和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、水资源管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。
河长,是扛在安吉县南溪村村级河长唐群志肩头的一项使命。经常骑着电瓶车巡河的他,与沿岸居民一起,共同守护着南溪清流。他说:“治水不易,护水更难,河长一天也不能松懈。”
唐群志是浙江6万多名河长中的一员。浙江注重依法治水、制度管水,推进水环境整治,创建了河长制等一套高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,确保治水常态长效。
建立五级联动河长制体系。河长制是浙江“五水共治”的一项基本制度。目前全省共有五级河长61430名,还配备了河道警长、民间河长。全省各地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“五水共治”工作考核的重要参数,逐级对每位河长履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问责,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。对河流湖泊尽心尽责的保护,已经成为全省河长的共识。
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。浙江出台了《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》《浙江省综合治水工作规定》《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》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管理办法》《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》《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》等法律法规,2014年以来省级有关部门印发《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等治水政策性文件100多件。
建立跨区域“五水共治”联动协作机制。出台《关于加强跨行政区域联合治水的指导意见》。丽水和温州签订协议,共同保护八百里瓯江;嘉兴和湖州携手治理界河,实现两市交界处河道责任全覆盖……浙江按照“共治共赢、属地负责、预防为主”的原则,探索跨行政区域联合治水模式,确保跨区域治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、跨区域河流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。
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。制定出台了《浙江省垃圾河、黑臭河清理验收标准》《浙江省垃圾河、黑臭河验收管理技术规程》《“清三河”达标县(市、区)验收标准与验收管理规程》。每年开展“五水共治”科技专项行动计划,组织治水专家到基层挂职,为基层提供对口精准技术服务。
完善生态补偿机制。实现省级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全覆盖,省财政从2006年开始到2015年,累计安排资金122亿元,重点支持水系源头地区。从2015年起,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,在各县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深入推。
上一篇:责任在肩 大有可为
下一篇:松江这些优质企业正在招实习生→